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中国一个静脉给药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那些流感重症患者、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患者和对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新华社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6日公布,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获得加速审批通过。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我国一个静脉给药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机理与奥司他韦相同,适用于**甲型流行性感冒。帕拉米韦所开展的临床试验以奥司他韦为对照药,试验结果显示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奥司他韦均无显着性差异。
帕拉米韦由美国BioCryst制药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基于结构的设计和药物化学的方法设计和发现。研发团队由Y.S. Babu博士**。该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在2000年9月的《药物化学杂志》**公布。在被命名为帕拉米韦前,它被称为BCX-1812。 2006年1月,帕拉米韦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进入研发审批的快速通道,其注射剂并被批准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某些已知或怀疑甲型H1N1流感住院的患者[6]。国外对帕拉米韦抗病毒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有效抑制各种流感病毒株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具有耐受性好、毒性小等优点。
研发历程
帕拉米韦该药物于2000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药学院Babu教授**的课题组在实验室研制成功,国外对帕拉米韦抗病毒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有效抑制各种流感病毒株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具有耐受性好、毒性小等优点。
在中国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后,在国家科技部、卫生和计划生育**、总后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经过10年攻关,以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松研究员为首的团队先后成功研发了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剂和帕拉米韦三水合物等一系列抗流感药物,获得了国家发明**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中国应对流感疫情的药物防控体系,并建立了**较大的单一生产线,分别在2005年H5N1高致病人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帕拉米韦注射液研发历时已有8年,2011年完成所有临床研究,2012年12月通过药审中心技术审评待批上市。
2013年4月6日,为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药品审评中心批准中国*的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上市。
作用机理
帕拉米韦是Babu等在分析唾液酸、扎那米韦、奥司他韦与N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与环连接的基团有亲水的羧基和胍基,以及疏水的异戊基和乙酰氨基,4个极性不同的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NA结构中不同的活性位点区域。
羧基部分与NA活性位点的3个精氨酸残基Arg118、Arg292、Arg371 形成强烈的分子间作用,乙酰氨基的甲基部分与NA疏水口袋中的Trp 178和Ile 222作用,羰基氧则与 Arg152作用;胍基与NA活性位点的Asp 151、Glu 119、Glu 227及Trp 227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对于 B型流感病毒NA,异戊基部分与Ala 246、Arg 224和Ile 222构成的疏水性口袋强烈作用。
对于A型流感病毒NA,异戊基部分作用于Glu276疏水部分,帕拉米韦分子上多个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NA分子的多个活性位点,强烈抑制NA的活性,阻止子代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从而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药效功能
Smee等通过细胞MDCK试验发现帕拉米韦对流感病毒A/Bayern/07/95,A/Beijing/262/95、A/PR/8/34、和A/Texas/36/91HN的半数抑制浓度IC≤1.5mol/L;对12株HN病毒和2株禽源HN病毒的IC<0.3mol/L,对B/Beijing/184/93和B/Harbin/07/94流感病毒株的IC<0.2mol/L,另外3种B型流感病毒的IC在0.8~8mol/L的范围内。
发现在感染病毒后0~12h之间给药,抗病毒效果明显。帕拉米韦的抗流感病毒谱宽,对23株不同流感病毒株和非流感病毒株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帕拉米韦对A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0.09~1.4nmol/L,对B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0.6~11nmol/L,对其他来源包括哺乳动物、细菌和其他病毒NA的IC都大于300mol/L,至少是流感病毒NA的10000倍。
扎那米韦对A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0.3~2.3nmol/L,对B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1.6~17.0nmol/L;奥司米韦羧酸盐对A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0.01~2.2nmol/L,对B型流感病毒NA的IC为6.4~24.4nmol/L。